郝蕾、张杰携手上剧团,赖声川作品《曾经如是》再叙生命的故事

2023年2月14日 22:20评论关闭Views:

中国娱乐前沿讯 2019年,《曾经如是》在上剧场完成了世界首演,2021年,该剧去到杭州、乌镇、西安等城市巡演,三年的时间没有与上海观众见面。2023年春节后,上剧场的第一个戏便是《曾经如是》,在节目介绍的第一页,写着这样一行字:“谨献给这个世界所有灾难受害者,以及所有活在痛苦中的人们。”在全新开始的一年里,希望这个6小时的生命故事,带给观众祝福和力量,祝愿我们共同寻找到内心的净土。

从“桃花源”到“净土”,赖声川的剧场探索

赖声川在《曾经如是》的编导笔记中写道:“在我的《创意学》这本书中,我曾经引用了美国建筑大师莱特的一句话,关于一个建筑作品,并不是被创造出来,是被寻找出来。这意味着最后的成品其实已经存在,可能在空气中某处,你必须下工夫去找到它。在我创作的许多戏中,那个过程,是有这种感觉,但《曾经如是》比较特别,因为它似乎是找到自己。”“寻找”是《曾经如是》的重要主题,像经典作品《暗恋桃花源》一样,赖声川在剧场探索中不断突破,也带着观众一起寻找生命的真谛。走进剧场,当我们在为《曾经如是》里村民所经受的灾难而流泪时,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生活里无数更加隐蔽、更加持续的灾难而哭泣;而当舞台上的人们从废墟中站起身,朝着希望走去时,我们内心里的掌声,又何尝不是献给一直坚持着的自己的呢?

《曾经如是》,是赖声川的第二部超长戏剧,从《如梦之梦》的“莲花池”的创意上,进化到“双莲花池”的呈现,演员不仅围绕观众演出,还有重要戏份设计在舞台的正中央的“中岛”部分。在这6小时的戏剧中,主要角色们跨越近三十年,从云南的深山到曼哈顿街头,再到印度的高山上,再回到纽约这钢筋水泥山谷中。他们之中有思想家、理想主义追寻者,也有单纯活着过日子的人。面对命运一次又一次强大冲击,他们都是生存者,一路探索生命的意义。而戏中,不只是“人”在探讨生命。《曾经如是》提供的是跨物种对话,人与动物,人与传说中的动物,幻想的动物,外星球,甚至人与抽象的概念之间的交流。有人号称能看到完整的过去,曾经发生的一切,有人自称是先知,还有一位总是在脑中看到一个美丽的净土的人,他努力寻找净土的位置,想带领大家一起去。在《曾经如是》中,命运、时空、人与自然,以魔幻与现实的方式交织成一个生命的旅程,一览人类的成功与失败,辉煌与愚行。评论家周黎明说:“几乎无法想象,当一个人攀登剧场创作珠峰之后,还有另一个同高甚至更高的艺术目标。《曾经如是》就是这么一个作品,成为《如梦之梦》的完美伴侣。”

郝蕾、张杰以及上剧团,继续讲述生命的故事

《曾经如是》演到了第四年,戏中角色像是种在了演员的心中。不论是郝蕾饰演的坚强的雪莲,张杰饰演的有特殊吟唱能力的多吉,亦或是肩负着抽象角色、动物角色、人物角色等的上剧团演员,都在揣摩剧情、演绎角色的同时,带着观众走进更深刻的生命故事。也许剧中的一句台词、一个瞬间,就打通了你平时对于生活、生命的疑问。

郝蕾说:“世界上可能有千千万万个雪莲,但是大家都努力地活着,到最后可能真的像梦一样,就是一场空。雪莲这个角色,应该是说整个人生,可能是我,可能是你们。”在加了“寻找多吉”的片段后,张杰在戏中带着“多吉”的角色寻找许多年前的答案,他也分享道:“我每次演唱多吉的歌曲时,旋律都有很大的变化,我觉得这也是多吉的状态,会有一种未知感。每次演他,我都会放大内心的慈悲。”

至此,上剧场已经制作演出了两部赖声川“超长”史诗作品。其中《如梦之梦》专属版,与《暗恋桃花源》和《宝岛一村》专属版都将驻场上剧场演出。将经典驻场,让戏剧真正成为上海的一张名片。《曾经如是》本轮演出的最后一天(2月20日15点),上剧场特别策划了“对话《曾经如是》”的戏剧分享活动,编剧、导演赖声川,携郝蕾、张杰,特邀编剧、策划人史航对谈分享。

(剧照摄影/王开)

Tags:

评论已关闭